精選內容

西湖生態資訊營-動漫中的生態小宇宙

    在很久很久以前還沒有鳥類的時候,一大清早,貝殼博士收到了古生物博物館的委託,博物館館長希望貝殼博士可以製作出一隻能在現在存活的恐龍,還寄了一個古老有局部恐龍尾巴的琥珀化石過來。於是馬上把小企叫醒(小企是貝殼博士的貼身助理,負責幫忙做出博士發明的動物)。

    博士先請小企把館長寄來的琥珀化石中的恐龍復活,再修改恐龍的型態,於是小企將琥珀中恐龍的DNA複製出來,成功復活恐龍了。但因為水土不服,導致很快就死亡了。於是貝殼博士把恐龍原本為了保暖、好看的目的,所以全身都有長的羽毛,改成腿上沒有羽毛了。再來原本恐龍奔跑、跳躍或藉助樹木的高度滑翔在空中的感覺,改成有雙翅可以飛翔,讓他可以更容易找到食物與逃跑。而原先恐龍的構造前肢並不能提供足夠的升力,所以後肢需要輔助滑翔,改成前翼變得更加發達,可以一雙翅膀就能足夠飛行使用。還有原本再增加地面奔跑速度長出來長長的尾巴,改成一般的羽毛。最後恐龍原先存在支持高速新陳代謝的的呼吸系統,繼續保留讓牠在飛行時不會太重。

    最後小企依照貝殼博士所設計的生物做了外觀的些許修改,成功做出了一隻能在現在存活的恐龍,博士和小企最終決定這種生物叫「鳥」。博士發明的鳥不但一直被館長和大眾稱讚,還在未來有了很多樣子的鳥,像鸚鵡、鴿子、老鷹、蜂鳥……等。

資料參考網址:https://read01.com/LGzomB.html

我的鳥類演化論

小企

西湖生態資訊營-楊懿如教授-蛙類的生態研究與保育課程

    在台灣最先發現的青蛙是小雨蛙,而莫氏樹蛙是全台分布最廣的青蛙種類。而青蛙名中有「氏」這個字的意思就是代表前面的字是鑑定者或是採集者為了紀念而放在名字中。

    老師給我們看藍色的斯文豪氏赤蛙的照片,我覺得很酷而且也很好看,藍色皮膚形成原因是因為他的皮膚下面有一層黃色和一層藍黃色,而最下面還有一層黑色,當如果最下面的黑色往上跑的話,那麼皮膚就會變得比較黑,但是如果黑色素往下跑的話,那就會看不到黑色,只剩黃加藍而成的綠色,但少數沒有黃色那層的話,那就只剩藍黃色的那層,所以皮膚就會變得像是藍色。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太田樹蛙,牠的別名是溫泉蛙,顧名思義牠可以耐熱泡溫泉,可以泡到40多度的水,最低的話是5度左右,而他的身長大小是3到4公分,真的很想親眼看到泡溫泉的蛙。

    一隻青蛙差不多是出生一到兩年就會成熟可以交配生殖,而母蛙都會回到原本出生地去產卵,所以如果棲地被破壞的話,那牠們就無法繁殖後代。蝌蚪時候的蟾蜍,跟卵時期的蟾蜍都有毒性。

    青蛙吃東西的時候會利用眨眼來幫忙吞嚥東西,在吃東西的時候牠會先用舌頭黏著獵物送到嘴裡,但食物又會沾黏在舌頭上弄不掉,所以他會眨眼睛,讓眼睛陷下去,把食物推下肚。還有青蛙的耳朵不只是拿來聽聲音,還可以產生共鳴。

    如果青蛙把螢火蟲吃下肚後,螢火蟲還是活著的話,那就有可能讓青蛙的肚子在發光,好想看到這樣奇異的景象。楊老師講的很多青蛙的知識都讓我大開眼界,讓我產生很多好奇,好想去實際觀察看看。

正在泡溫泉的太田樹蛙↘

西湖生態資訊營-朱有田教授-從細胞到豬、麝香貓與鹿的研究到微笑山椒魚

    朱有田老師會開始研究台灣豬是因為朋友朱賢斌的拜託,才去研究的,但其實一開始朱老師並不想研究台灣豬,後來朱老師為了想了解蘭嶼豬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動機,才開始去做研究。朱老師是在2005年第一次去蘭嶼做研究,他們一開始是用吹箭去射牠的方式來抽血測蘭嶼豬DNA,但後來覺得這個方法實在太慢了,就在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他發現原住民朋友的祖先有留下抓過野豬的骨頭,所以他們就用骨頭中的牙齒來驗DNA就好,而且還很成功。
    有時候還要找動物的排遺才能做DNA鑑定,而他們的團隊就會被叫「聞屎工作者」(要在清晨的時候先聞排遺的味道,再去找)或者是「百步蛇」(走一百步,而且是S型的去找排遺),最後他們終於研究推斷出蘭嶼豬都是從東南亞來台灣的,東南亞的豬是靠著冰河時期海平面下降120公尺,因而露出海床,讓豬可以從東南亞走到台灣來的。而且還有發現飼養的力量很強大,能夠改變身型的比例,將原本頭有占全身70%身體占38%然後變成50%、50%,最後是頭30%身體70%,而性情可以從很兇猛變成很溫馴。「從平凡看到不平凡」,老師說像一般人如果覺得30比70的比例很正常的話,那就不會去研究發現到以前豬的樣子。
    而老師還說,如果你要研究一樣東西的話,你必須要有動機,你才會想要去做那個研究。

山椒魚會把卵生在溪中的石頭下,而且是要會流動的溪水裡,雖然不知道原因,但是牠們就是會這樣子產卵。你只要知道牠的習性就可以有機會飼養山椒魚成功,這樣讓我也好想養一隻!可惜我不是研究員,所以不能飼養保育類動物。

阿里山山椒魚爸爸為了不要被其他公山椒魚搶走卵,所以把卵圍在脖子上,像極了波堤甜甜圈↘

西湖生態資訊營-特生中心 蝙蝠

心得

    上完課後我學到許多蝙蝠知識,其中我最喜歡的蝙蝠種類是金黃鼠耳蝠,因為黃黃的還會一隻一隻的窩在葉子下,樣子很可愛。而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玄彩蝠,牠會躲在新的捲芭蕉葉,住在裡面,所以他們幾乎沒幾天就要換一間新的家,我覺的很麻煩。有些蝙蝠還會在冬天的時候到去洞裡冬眠 。新竹市的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是霜毛蝠每年4-8月的家,雖然不知道牠8-4月在哪,但能在台灣看到就已經很棒了。

    接著我們來到大觀隧道,老師帶我們去看蝙蝠,裡面有「葉鼻蝠」,因為我們進去的時候有開燈,所以會有點干擾到他們休息,因此他們就會準備飛走,而牠們飛行前會先轉轉頭伸展一下翅膀才飛走,我覺得很可愛。出隧道後老師抓了蝙蝠給我們看,老師還說如果要抓蝙蝠的話必須要戴手套,不然很有可能就會被蝙蝠咬傷,老師有給我們看牠們的翼膜,因為牠們的翼膜很薄,所以連血管都看的一清二楚。

    在還沒上課前,我一直都覺得蝙蝠很恐怖,還會帶原covid-19病毒,但是上完課後,我覺得蝙蝠根本沒有那麼恐怖,反而覺得牠蠻可愛的,之前會恐懼都是因為人們亂捏造牠們的壞形象所導致的。我覺得蝙蝠的知識應該要讓更多人認識,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很恐懼蝙蝠,但了解之後,不但不會害怕,反而可能會幫助保育蝙蝠。

金黃鼠耳蝠

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